与陕北顺军隔河对峙的晋北一带,清军正在积极的调兵遣将之中,道路上到处都是成群结队的人马,旗帜招展飞舞,多尔衮的车驾在大队军马里面,显得格外显眼。
他才刚刚从北京回来,近来行程特别繁忙,有时候骑马,有时候坐车,在大同城内的时候也会和明朝官吏一样坐轿子。
如今多尔衮不再只是大清国的睿亲王,而且更加是辅政王之一了。
即便不是涉及晋北一带军事的文书,只要重要性达到一定级别,也都会送到多尔衮的手中。所以他每天公务都异常劳累,在多尔衮的车驾附近,总是守着许多位从征文官,他们随时准备接受辅政王的指示,把多尔衮的面谕交代,变成符合朝廷标准的文书格式。
大批侍卫守护着车驾,多尔衮的轿子停在一处空地上,王府包衣们在轿子前面将黄椅摆好,上铺椅垫,又在前边摆好案子。
多尔衮随手把他在大轿中看过的文书放在案上,然后就每件文书面谕有关文臣如何批示。接受面谕的大臣唯唯听命,拿着交办的文书恭敬退去。
这些公文文书的开头第一句,全都是“大清国叔父辅政睿亲王令旨”。
多尔衮有些望着北京的方向,即便到了此时,他的心情还是十分遗憾。辅政王比不得摄政王,前面冠着的叔父两字,也不比豪格的皇兄两字更高一筹,这就更让多尔衮感到失望。
皇太极……
多尔衮对皇太极的看法非常矛盾,他当然知道自己的四哥是天纵奇才之辈,没有皇太极在危急时刻挽救努尔哈赤胡搞的种种乱政,大清国何来今天入关占领北京的风光?
可是皇太极为人阴狠狡诈,努尔哈赤刚刚死去,皇太极就用阴谋诡计逼迫多尔衮的生母大妃阿巴亥殉葬,这又让多尔衮对他恨之入骨。
不过多尔衮从皇太极身上学到了一点,那就是在权力斗争上,使用任何卑鄙的阴谋诡计,都是在允许和正确之列的事情。
“他该死……却死的太不合时宜!”
轿子前面的从征文官们,都恨不得自己是个聋子。虽然多尔衮没有指名道姓地说出来,可一句话,谁又听不出来是在直斥死去不久的皇太极呢?
皇太极在获鹿之战清军刚刚得胜以后就死去了,不仅仅是影响了清军趁机扩大战果的事情,对多尔衮来说,最糟糕的事情,当然无疑是皇太极死去的时候,自己没有在他的身边,丧失了一个趁机夺取大清国皇位的绝佳机会。
同在获鹿战场的亲王,共有三人,分别是豫亲王多铎、英亲王阿济格、肃亲王豪格。
这三人里豫王多铎和英王阿济格都是多尔衮的同胞兄弟,豪格则是皇太极的长子。
在皇太极突然暴毙的情况下,豪格带着南翼军回到御帐,几乎差点就坐稳了大清国第三位皇帝的龙椅宝座。好在关键时刻,多铎和阿济格及时赶了回来,多铎有自己的政治野心,阿济格则效忠于多尔衮,他们两人联手反对,即便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也无法立即在御帐中称帝继承皇位。999\\
加之获鹿大战的时候,刘泽清和高第两人临阵脱逃,带兵准备逃回北京控制明廷政权。
所以清军依旧没有从生死危机中脱离出来,豪格即便想要依靠皇太极的余威发难,多数将士也绝不会跟随。
所以豪格只能接受多铎与阿济格的建议,三人一同带领部分兵马返回北京。等待抓住刘泽清和高第以后,再召集诸王贝勒,商讨出皇太极死后大清国的政治安排也包括崇祯皇帝死后明朝权力格局的政治安排。
刘泽清和高第两镇久败之兵,即便没有多铎、阿济格和豪格的追击,也绝不是坐镇北京的礼亲王代善对手。
何况追兵随即赶到,明清两军尚未交锋,二镇就已惊惧溃散,刘泽清、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