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山炮可不轻啊?那玩意可不是迫机炮。”
听到对方这么说,赵世勋追问道。
“那是一门晋造十三年式七十五毫米山炮,分解起来没什么问题。而且只要十三人就可以分解后翻山越岭。”
“晋造十三年式?是仿制那个型号的?”
由于民国各地军阀互不统属,从而造成不同地区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因此不同兵工厂生产的武器也都是他们自己命名。这样混乱的军工生产模式,就造成了武器型号异常的重复和混乱,因此赵世勋一时也有点分不清这晋造十三年式是个什么型号的火炮。
“是太原兵工厂早年仿制日本四一式山炮的产物,在东北也叫辽十四式七十五毫米山炮。”
戚宝山毕竟是兵工厂出身的军官,很快就说出了晋造十三式火炮的出处。
“原来是鬼子的四一式山炮啊,我说呢。”
提起日军四一式山炮,东北军出身的赵世勋对这种火炮非常熟悉,日军四一式山炮可以说是日本人专门为东亚战场明的步兵支援火炮。
这种四一式75公厘18倍径山炮的特点是重量很轻(54o公斤),平时用两匹马拉动,但是在战场上2个士兵就能推著移动。如果有必要的话,四一式山炮甚至可以迅分解,然后又十几个士兵背负转移阵地。可以说机动性很高,在各种地形使用都很方便,尤其适合道路通过性非常差的中国战场,性能完全优于沪克75山炮。
该炮在民国各兵工厂都曾仿制,如汉阳兵工厂在民国十年仿造的汉十年式75山炮,太原兵工厂于民国十三年仿造的晋造一三式。
而在赵世勋的老家东北,沈阳兵工厂于民国十四年仿造了四一式山炮,命名为辽一四式。
听到这里,赵世勋在心底突然冒出了一个胆大包天的想法。
“戚兄弟,你想不想打下据点给你的兄弟们报仇!?”
……未完待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