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是明证。
“今以阴地,意欲挽回造化,别有希冀,岂非‘缘木求鱼’?
“与其选择徒多浪费,何不遵著《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意?
“替父母多做好事,广积阴功,日后安享余庆之福?
“较之阴地渺渺茫茫,岂不胜如万万?
“据小子愚见,殡葬一事,无力之家,自应急办,不可蹉跎。
“至有力之家,亦惟择高阜之处,得免水患,即是美地。
“父母瞑目无恨,人子扪心亦安。
“此海外愚谈,不知可合尊意?”
吴人敌、张保、少十一三人正要回答,百里良骝让他们打住。
他说“武老伯不要着急,我们这里有人年纪尚小,对您老所用的典故历史故事不甚理解。
“我们这里的麦轲大有学识,他可以先给那些年轻人解释一番,然后在对您的问题,予以回复。
“如此安排,不知道在老伯看来,是否妥当?”
百里良骝说完,心中暗叫一声惭愧。
自己拿年轻人当挡箭牌,其实他自己也是不懂,刚才听了麦轲的解释觉得大有脾益。
不过,转而一想,自己把自己算在年轻人里面,也说得过去。
于是脸红迅速退到正常的颜色。
麦轲呵呵一笑,对百里良骝的安排心志杜明。
这也不奇怪,因为他自己也是不懂,需要进入驭物诀寻找答案。
百里良骝和他差不多,又哪里会有现成的答案?
于是问道“在座的各位,尤其是年轻人,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我来尝试给你们解答,不过,我不敢保证每一个答案都完全准确。”
麦公明问题最多,马上就要踊跃发言。
不过吴人敌抢先说道“我没有那么多知识如同麦轲一样,可是我对天朝的关于葬礼的现状和历史变迁了解的比较多,因为我是商人,我的本职就是为人需要的商品,人嘛,又包括活人和死人,刚才武老伯所言只是涉及到死人,但是死人的需要又是通过活人操办的,所以不能截然分开,总之,都是我的经营范围,故此我知道得比别人略多。
“首先,第一个要说明的,就是武老伯描述的状况,大体上是如此,但是并不是一贯如此,中华上国近七十年变化很大,有一段时间甚至完全杜绝了土葬,改为火葬,而如果是火葬的话,就没有武老伯提道的那些问题;不过世事无常,最近土葬又恢复起来,大概有三人之一的人采用了土葬;凡是采用土葬的人,那些问题,就是和武老伯描述的大同小异了,所以说,那些问题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回头再和武老伯探讨。
“第二个问题,在葬礼这件事情上,呈现了两极分化,这两极就是或者极端铺张浪费、极端缺乏重视;极端铺张浪费的,就是给那些死人建造阴宅,比活人的住所还要豪华,陪葬品也与时俱进,现代人有什么,他们的陪葬物品就有什么!至于极端缺乏重视,就是他们认为死人人死如灯灭,随便往哪里一扔,就不管不顾了。
“第三个问题,就是老伯刚才说的,如何办理丧礼,是有一些原则要遵循的,比如活人为重死人为轻,对死人要尊重等等,可是现在的中华上国,是没有一定之规的,虽然有些地方有一些倡导性的原则,可是大家行动起来,还是各行其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安排,这样就难免出现一些攀比风气,你建的阴宅好比独立别墅,那么我就建造一座高楼大夏。
“各种不同还很多,我就不再一一赘述,总而言之,我是强调,里面的事情很复杂,不能一概而论,采取行动也不能一刀切,我就从大处着眼说这样几条,下面的时间交给麦轲。”
武之和道“感谢吴老弟告知诸般变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