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2 / 2)

砸进纷乱中 熊星来客 4704 字 2020-07-15

的道路上飞奔。

其实东晋,从建立之初开始,就注定了其不能平稳、兴旺的发展,因为它是依靠士族建立的。

咱们常说,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作为单体的个人都得如此,那么一个皇室更得如此,虽然说皇帝也是靠大臣辅政来治理天下的,但,这个皇帝首先得有能镇住大臣、撑住台面的能力,“离了你们,爷照样是皇帝!”的霸气。

但,东晋不行,离了这些士族,司马氏根本无法立足,真是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好不容易出了个晋明帝司马绍,却是个短命皇帝,在位仅三年。

之后的晋成帝司马衍、晋康帝司马岳,也还算好吧,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守已经不错了,也或许是因为有庾亮、庾冰、庾翼兄弟辅政,矫正王导辅政时,留下的诸多弊端。

可惜,司马衍、司马岳也是短命皇帝,这三人好歹还活到了二十多岁,晋穆帝司马聃才十九岁就病逝了。

司马绍这一支是怎么了,而且庾亮、庾冰、庾翼兄弟也未能辅政太久,先后离世,刚有点往正轨上行进的朝廷,被桓温搅个一塌糊涂,真是天要亡晋啊!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当一个王朝快覆灭时,能说上话的贤能之人,都活不长,也许是面对乌烟瘴气的朝政,太过抑郁了?郁郁而终?

历史中对庾亮的评价并不好,不过,狗熊看了这些史籍后,倒是觉得庾亮怀才不遇,在毫无动力的大环境里,他即使有恢复中原的想法,也无外力支持。

比如说

庾亮率十万将士,屯兵石头城(襄阳)时,曾上书曰边农耕,边守边,以备向北进取只需。

这是个积极的想法,就像战国时,楚国攻打宋国,在宋国外,边农耕边围城,坚持了九个月,最后逼的宋国与楚国讲和,其中的七七八八就不说了,这里不讲战国,哈哈。

如果庾亮的提议通过,或许石虎崩后,晋室便有恢复中原的可能。

但,非常、非常遗憾,郗鉴、蔡谟都反对。

唯独同意的王导,也并非是从心里真的同意。前面讲过,王导就是和事佬,执政比较宽松,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执政方式,也无意恢复中原,因此,怎么可能真心同意,只是不想与庾亮明着立异而已。

蔡谟的反对意见是石虎太强,不宜远距离进取。

庾亮的意思并不是马上就进攻石虎,是数年后,找机会,蔡谟这个意见明显是涨敌人之气势,灭自己之威风。

吕思勉认为石虎强,并不是他一人强,也是与诸多人协同才强的,“国之强弱,不在一人”,蔡谟的提议看似持重,实则怯懦。

蔡谟还说,王师与贼,水陆不同,我们应利用长江天险来自保,诱敌前来,而不是弃江远进,以我所短击彼所长。

这意思与司马睿的“不图北方”,不谋而合,而且,当时朝议都与蔡谟相同,庾亮的提议当然被否决了。

有人曰,组建一个国家,或小组,或什么组织,第一代头领很重要,他的处事、行政风格,将影响其后,即使换个头领来,依然难以改变,除非重组。

东晋一开始,在司马睿和王导的手里,便不图北方,因此,大气候已经形成,之后尽管有些将领或执政者,想恢复中原,也没有环境去支持。

历史对蔡谟的评价,是庸才,对他了解不多,不敢说历史的评价就是对的,但就这件事看,蔡谟是个只愿意顾及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主,没大志。

晋成帝崩了之后,其子都年幼,庾冰舍去不立,立了晋成帝的弟弟司马岳,但,当时一起辅政的何充,坚持要立司马衍的幼子,被庾冰坚决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