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们也没评头论足。
当施久一用陶醉的状态弹完最后几个音符并缓缓回神再站起来,掌声就响起来了,虽然没有六号晚上那么大声势,但所有人都在拍巴掌,田杰智和王琦也不例外。
掌声比较持续,不少人开始左右说话,组委会的保密工作很有问题,好些人看向杨景行这边,还一看再看。
杨景行随大家继续鼓掌,可能是避免别人怀疑这是他的作品。齐清诺也陪着演戏,甚至比杨景行热情。
同学坚持着鼓掌跟杨景行说话“很不错,我还担心比你自己差太多。”
杨景行只是笑,但是周围的人听到了,打听“请问,你是作者吗?”
杨景行笑“不能说。”
这也太明显了,对方就夸赞,用力不小。
主持人上台来结束掌声节约时间,成功了,但是却让台下的议论显得更突出了,简直嗡嗡成一片,借助音乐厅良好的声学结构,简直比掌声还有气势。
龚晓玲很得意,喜形于色却说意料之中,齐清诺都比老师淡定。
第二件作品,交响曲,说是日本来的。田杰智很骄傲这次比赛的参赛作品来自几大洲,因为浦音校友就遍布世界各地。
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前半分钟都还好,可是坚持到一分钟,台下就热闹起来了。应该不是在赞叹,这件作品和和声处理和配器都简单到粗糙了,旋律也没什么亮点。
四个乐章的二十几分钟时间里,观众席一直没彻底安静过,尤其是乐章间的时候,就显得更不和谐,让指挥只能尽快开始下一乐章。
音乐结束,对比就明显了,掌声稀稀落落,虽然杨景行和齐清诺还是一视同仁。
主持人也不区别对待,准备好的台词坚持说下去,承上启下欢迎第三件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和交响曲的平庸不同,这个作品各种标新立异。
可是效果和第二件作品差不多,看样子那些故意不和谐的东西让小提琴学生也拉得不太愉快,面无表情的,根本不管下面是不是越来越吵。
中场休息一宣布,本来只是热气飘绕的观众席简直立刻沸腾了,作曲家或者音乐家们先是前后左右议论,然后都离开座位朝前面去,围住了组委会和评委会。
的编辑磨磨蹭蹭不引起同行注意朝杨景行这边来了,小声打听“钢琴协奏曲的作者是谁?现在透漏一下没关系。”
龚晓玲说“有什么事比赛完了再说吧,现在不方便,好吧?”
齐清诺要去洗手间,杨景行陪着,不过女朋友的主要目的似乎是高兴田杰智并不为现在的盛况而庆幸,看他被同行团团围住后的那种强颜欢笑的尴尬……
再回到座位时,两个正和龚晓玲谈话的人先后跟杨景行握手,一个是作曲家一个是指挥,都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任教,都表现得只是想在和龚晓玲叙旧的时候顺便认识一下杨景行和他女朋友,并不知道他是参赛选手。
于是周围的人效仿,让龚晓玲这里成了一个小会场,不过重量级就远不如最前面了。
铃声催促,下半场要开始,大家各就各位。主持人被中场休息的热烈氛围感染,声情并茂欢迎下一件作品,影画交响诗。
音乐厅太跟不上时代,一个投影仪准备了半天才弄好,指挥要兼顾的东西又多了,除了图象,还有小合唱团。
好热闹啊,这个作曲家真是花了心思,不光作曲技术成熟,连视频特效看样子也有许多想法。如果用技术来说,就是音乐和图象进行了速度和色彩上的对位处理,只不过想法太多,音乐本身并不出彩。
从观众席反响看,下半场的第一首比之前的交响曲和小提琴协奏要好一些,至少结束后的掌声还算有点意思。
然后是倒数第二件作品,又是新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