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法的事(2 / 3)

片谈起。为了符号识别的方便,将低电压定义为符号0,高电压定义为符号1,并且用所谓的晶体管实现了电压自动控制开关的功能。实际上就是给这个晶体管一个高电压,或者是低电压,晶体管将导通,闭合一个线路。

在这样的基础上,出现了指令0000000011111111,这个是8位指令,也就是所谓的8位微控制器,后面发展到16位,32位,64位,这是后话。8位微控制器的指令00000000,将让8个晶体管输出00000000,如果是指令00000001,将让8个晶体管输出00000001,为了方便叙述,就这样类比,实际状况可能是指令11111111,让8个晶体管输出00000000,以此,就有很多条指令可以控制晶体管不同的输出状态。

利用这个原理,我们编辑了指令,让晶体管运行了起来,然后控制外围器件运动,就像控制电机运行,就像通信信号输出,就像控制灯的闭合,同样也可以让外围的探测器信号输入,进入运算器运算得到一些数据结果,所谓运算器就是一些运算放大器构建出来的电路,这个并不复杂。

这里要谈到指令编辑,最开始就是对一系列的01进行顺序排列存储,外围加电压后,微控制器的晶振会自动振荡产生时钟信号,将会让那些顺序排列存储的01不停地通过一个并行输出芯片输出,这就是所谓的指令运行。因为01这种编辑逻辑太耗费时间了,太不方便了,所以根据对01这些指令的硬件行为规律的总结,制作出了一个汇编编译器,通过类似人类的语言来编辑指令,这就是编程,后面再发展出来一些人机互动所谓的一系列应用软件,再后来就是语音应用。

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些固件设置指令,就是预先让一些晶体管表现出开关状态,从而达成一些特别的应用。

以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编辑好的指令,对于编辑人员说,他能够知道接下来这微控制器会怎么运行,也就是所谓的固定机械行为,这样的智能机器,和智能机器人差太多。

在这样的基础上,出现了更复杂的双微控制器控制的智能机器,一个微控制器1号和上述的运行一样,另外一个2号就是自己根据外界信息运算出运行指令,然后让1号运行这个计算出来的运行指令。

这里就是智能机器人革命性的发展,外围信息如果都是固定的,那运算出来的指令基本上也可以大致了解,就是更复杂一点而已,程序员对外围信息进行了穷举,还是能根据外围的状况,知道这个指令具体是什么的。

所以就有了和人类相似的信息感知网络出现,这种信息感知网络是三维立体构建的,外围信号过来,会发射单电子,对信息感知网络进行击打,产生谁也想不到的运算指令,从而表现出和人类类似的行为。

这就是智能机器人,但是他们是有限制的,人类的信息感知网络是完全无序的,智能机器人的信息感知网络是有限度的,不会产生疯掉的状况,自杀也不会出现,非常完美。

他们之所以和人类相似,还有一个存储模块在,也是所谓的智能学习记忆模块,比人类强大,他们会将一些认知存储在这里,一些比较重要的经历也会存储在这里,最核心的也就在这里。

人类也尝试过将自己的认知,经历记忆等移植到智能机器人那里,实现某种意义上的永生,他们也尝试过将自己的认知,经历记忆真实写出来,并且进行编程写入这些智能机器人。

现在这个世界,这些东西都存在。这个存储模块构建是核心技术,就不叙述了,另外这存储模块还涉及到完美嵌入信息感知网络,以及指令运算器。外围的眼睛等信息感知模块,还有信息电子击打器。

智能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构建,你说的和平程式可能只保留了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