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太迟了。
编队最前列的是李梅中将指挥的导引机。除了带领编队跨过大洋飞临格尔尼卡之外,这架改装后不挂炸弹,转而搭载新设备的领队机还有一个任务——用导引机搭载的无线电定位设备标出轰炸突袭的目标,通过现场调度和观测让空袭效果得到最大化。
“高度3200,风向东南。风速每秒635公尺。”
观测手冷静的报出读数,眉角微微一皱。从西大洋吹来季风气流推动下,本来速度就很快的轰炸机飞行时速又增加不少。。加上气流的影响,使瞄准投弹变得困难。更成问题的是,格尔尼卡上空的云层比预想中要浓。
“阁下,是不是……”
“没关系,依照预案进行,传令各机准备降低高度。”。…。
“遵命。”
观测员转过身凑到无线电员的身边,大声复诵。和电台一样新的小子按住喉部受话器,把命令传递到编队内的每架轰炸机内。
中将将身子陷进真皮座椅里,带着机油、汗臭、金属气味的空气塞满鼻腔,嗅起来比办公室里要舒服得多。
贾布罗的办公室太舒服了,对空调这种奢侈玩意儿怎么也习惯不了的李梅更钟情这架编号08s的专属导引机,呆在这个空中指挥部吹着天上的冷风可比人造风舒服多了。更重要的是。唯有置身于实战之中,他才能第一时间收集第一手资料,仔细分析后应用于自己的研究课题——如何用炸弹完成对一座城市的强制拆迁工作?
虽然大多数同僚们恪守军人荣誉,反对进行无差别爆击。但通过战略轰炸瘫痪后方的工业生产能力,可以对前线战局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放着这样一种有效的手段不适用,显然是说不过去的。更何况最高长官的总体战学说早已指出,敌国的工业和生产人员也应视为攻击目标,撇开虚无缥缈的人道主义不谈,理论上无差别爆击并不存在问题。最高长官本人也同意李梅进行这方面的尝试,还特意了格尔尼卡这个绝好的实验对象给他。。…。
既然在理论上没有问题。剩下的就是技术层面去实践从未有人试过的战略空袭。
摆在李梅面前的麻烦主要是敌方的拦截、高空气流、远程飞行导致载弹量低下。
要降低被敌军拦截的风险,就要拉高高度。可偏偏又有高空气流捣乱,在强风影响下,他们跨越7000公里投下的少数炸弹很有可能难以落到目标头上。
要安全就必须高空,要高空投弹就不准,要投弹准确就必须降低高度,可降低飞行高度会增大被敌军发现和拦截的几率。
摆在李梅面前的,是这样一道难解的方程,如果解开了,不光他个人的前途一片光明,战略空军的发展也会一片光明。搞砸了的话,对不起,自作主张、误国误民的责任都在你身上。削减预算的大刀头一个砍向这些昂贵的轰炸机,战略空军更是灰飞烟灭。
压力就是动力,为了热爱的城市强制拆迁视野,李梅开始了他的疯狂赌博。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