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皇纪四千六百年(二)(4 / 5)

的组织防御,为部队执行作战计划时留出更多灵活发挥的余地……齐格菲防线最危险之处在于心理上,它会造成一种错误的安全感,躲在牢不可破的钢铁堡垒之中的感观。。一旦这种感觉被打破,部队的作战意志将会受到重创。”。…。

这是报告书中的一段话,正是这种“大逆不道”的观点激起了总参谋部的强烈反应,在他们看来,一介前线参谋不专注自己的正面战场,对其它战线的布防和作战计划指手画脚已经是极为严重的僭越行为,居然胆敢批评最高执政官制定的用兵方略简直形同造反。如果不把这个“刺头”打下去,日后形成歪风邪气,导致军纪荡然无存,还能指望军队打仗么?于是乎,总参谋部当即要求召开军事法庭,以“藐视上级”的罪名审判特雷斯考夫。而特雷斯考夫也有不少朋友同僚,或是赞同其作战计划,或是对总参谋部小题大做看不过眼,纷纷出来声援特雷斯考夫上校,一时间闹得风雨飘摇,几乎从口角发展成决斗。最后还是执政官亲自出面。各打五十大板,才把事情给压下去了。

撇开事件本身造成的影响不谈,仅以纯粹的战略战术角度来看的话,特雷斯考夫的意见确实颇有革新之处。

黄色计划中,左翼的任务用“固守夹击”一词便可概括。按照总参谋部的设想,依托齐格菲防线一系列要塞工事,守军完全能坚守半年以上,而右翼闪击部队最多只需几周时间就能完成迂回包抄。在此期间,查理曼军队主力将被吸引到齐格菲防线上,届时守军大可利用炮兵力量减少敌军的数量和士气,最终和迂回部队围歼敌人。。…。

从理论上来说,这没什么不对的,充分利用己方的各种优势削弱甚至消灭对手本来就是用兵基础。但特雷斯考夫尖锐的指出左翼显然没有考虑到。如果敌军在坚城壁垒下损失惨重却寸土未得,转而掉头迎击机动部队时,防线守军该如何处置?万一最终决战时,包围圈内的敌军数量依旧庞大,且抱定必死决心死战到底时,又该如何处理?

说到底一句话,总参谋部给予左翼的弹性空间不足,万一发生计划预测外的状况时,极有可能因为一环脱离诱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作战功败垂成。

针对这一问题,特雷斯考夫提出了他的解决办法——“渐减邀击,机动防御”。

所谓渐减邀击,是利用机动性强的小部队和航空兵,在查理曼军队前进至齐格菲防线途中发动不间断的遭遇战,使本来拥有数量优势的敌军无法集中全部兵力攻击齐格菲防线,必须抽调部队防御不知从何处来的奇袭,同时万一敌军转向时亦可对其进行牵制。…。

至于机动防御,则是当敌军攻击时,主动放弃次要地区,拉长敌军补给线,当对手后勤难以为继时发起反击。充分利用运动战消耗、牵制对手,使之无法轻易进击或撤退。。…。

“特雷斯考夫上校的设想很有创意,也充分利用了敌我在通信和机动力上的巨大差距,但他忽略了他那种战略必须的两个条件。”

摇晃着食指和中指,李林悠然说到

“广大的战略空间,以及近乎理想化的事态发展。”

在地球的战争史上。。渐减作战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游击战、运动战都有类似特征,二战前的日本海军更是发明了空前绝后的“九段截击”,而机动防御更是在二战时被苏联人玩得滚瓜烂熟,至于转进如风的凯申公,好歹也算是听了蒋百里先生“空间换时间”的箴言,加上他老人家总算没学汪精卫当汉奸,这里也把抗战时期的算进机动防御的案例里。

以上案例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防御方拥有足够广阔的空间纵深。

毛子和天朝就不用说了,就算是岛国的日本。在设定“九段截击”时,战区从美国西海岸一直划到中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精灵的地盘可没大到那种程度,加上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