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赎罪日战争之后,要塞、防线之类的永备工事一度被宣判死刑,海湾战争中“萨达姆防线”的拙劣表现更是笃定了人们“在空中力量和技术兵器得到空前发展之后,永备工事已经没有存在必要”的判断。少数苟延残喘下来的工事也改头换面,诸如夏延山区地下的北美防空司令部,各国冷战时期修建地下抗核打击掩体,隐蔽在海岛、峡湾阴影里的潜艇洞窟,都可被视为要塞在新时代的概念延伸。到了宇宙时代,更是将资源枯竭的采掘小行星改建成可驻泊舰队的要塞基地,成为星辰大海中驻守伟大航路上震慑来往各方的不沉战舰。
只要战争之火依然在世界某处燃烧,攻和防的矛盾螺旋就会不断延展,修建要塞和攻克要塞的技战术便会不断更新,永无止尽。
对构筑要塞和攻克要塞都颇有心得的查理曼,现如今正面对亚尔夫海姆军事工程的最高杰作——齐格菲防线。因为双方在武器装备和作战思想上的巨大差异,攻略这条防线的过程注定血腥而痛苦。
对此,陆军总参谋长沃邦元帅阁下早有觉悟。
伟大的“工兵之父”不仅参与了一系列要塞工事的设计和构筑,还亲自参与并指导了不少要塞攻略。著名的里加攻防战中,沃邦元帅指挥工兵进行土工作业,在里加城下修筑出一系列平行于要塞的堑壕和伸向要塞的蛇形交通壕,一度几乎攻克要塞。要不是战争早早结束,一个“里加征服者”的称号是绝逃不掉的。
集理论和实际经验于一身的元帅满怀信心赶到前线,打算再接再厉用“齐格菲防线征服者”的称号填补自己的遗憾,元帅大人意气风发地往观察哨一站,举起望远镜朝对面的防线一看,当场就麻爪了。
这不是要塞,这是一个用铁丝网、地雷、壕沟、探照灯、装甲炮台、铁路巨炮、筑垒地域构建起来的死亡地狱,一切机动作战和进攻至上主义者的梦魇。
历经十数年,耗费百万人次劳工和数十亿金马克国帑建成的齐格菲防线是以如下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的
一条紧密绵长的防线以及防线外沿部署的步兵、炮兵、空中单位守护着亚尔夫海姆西侧边境,从距离梅斯大约50公里的小镇朗吉永开始,一路延伸到莱茵河,然后顺着莱茵河而下,最终到达查理曼、亚尔夫海姆、塞雷斯三方交界处。一系列永备工事根据各种要求被分为三级核心区域。梅斯和劳特尔为最高等级的“要塞地区”,上阿让托拉通,继前段时间声名大噪的贝尔福地区排其后,第三集地区为防御工事使用的通信系统、为各个要塞炮台分配电力的发电,供电系统以及一个包含了军用公路和铁路线、内河水道及空中运输的补给系统。以上述三级区域为核心,辐射绵延数十甚至上百公里的工事群。
这是一个技术奇迹,一个相当精密的综合防御工事,深入地下、互相支援的钢筋混凝土堡垒,可以抵御最重型的火炮。防御毒气进攻,能自持一个月或更久。在装甲堡垒和钢筋混凝土的保护下,通用机枪、速射榴弹发射器、迫击炮、野战炮、火箭炮、榴弹炮、高射炮乃至战列舰舰炮一应俱全。其中有早就看腻了的。比如81㎜迫击炮、88㎜高射炮、107㎜火箭炮;还有看上去挺新鲜的,比如40㎜榴弹发射器;更有看上去挺吓人的,比如几个安放在山头上俯瞰开阔地和交通要道的双联装280㎜炮塔——来自德弗林格级装甲舰的“剩余物资”。面对这种武装到牙齿的庞然大物,任何一名职业军人都只会体认到深深的绝望和无力感,随即马上要求指挥部把所有重火力和预备队都送到前线来——根据迄今为止的常识和经验,只有用无穷无尽的炮弹之雨和人海去冲击,才有那么一丝希望,在这道铜墙铁壁上撕开一道小小的口子。
不过这种常识在齐格菲防线面前也是无法发挥作用的,除了各种工事坚固的叫人绝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