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团”没有所谓的生态,只要技术条件允许,任何环境都可前往,且不必在意是否能够生还。从沙漠到深海,从茂密丛林到群山之巅,不管是怎样恶劣的环境,只要不是连电子设备都扛不住的险地——比如游离辐射剂量超高的核反应堆附近,无人机都可以前往,并执行作战任务。主宰战场的天空更是不会缺席。
空战型正是为了抢夺制空权而诞生的机型。
高度轻量化的机身,砍掉驾驶舱和生命维持系统,节约下来的重量冗余用于安装更大推力的喷气引擎与增设更多的姿势控制喷口,强化框架结构,从而增加抗g耐力和武器搭载量,最后以流体金属装甲覆盖表面,能够反射、散射各种光束的同时亦可发散高温热量,根据需要还可改变形态抵御各种物理冲击。
比起堆砌尖端技术却价格昂贵,只有极少数优秀翔士能够驾驭,背负“机库皇后”、“菜鸟杀手”等恶名的“独角兽”型ds,空战型“军团”才是真正意义上主宰天空的“战场皇后”。
从2万公尺的高空以3倍音速俯冲而下,表面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灼热在天空中留下一道伤痕般的暗红光芒,3台空战型借由雷达穿过夜幕锁定了正在来回闪避炮击的“独角兽”,背部的发射模组自机体分离,菱形模块同时洒出高机动追踪导弹。无数导弹拖着白烟,对准下方不断闪避的白色机体倾泻而下。
热源感应制导、自动修正程序、俯冲的动能与自身的推进动力相加而成的高速、足足十八枚筑起的弹雨——以上要素筑起的死亡之雨在“独角兽”太过超出常理的机动性面前未能如愿击中目标,“独角兽”几乎是以毫厘之差穿过弹幕的缝隙。
然而。
没有命中目标的导弹接连在白色灵兽身边炸裂,爆炸的冲击波和破碎的弹片以每秒8公里的速度袭向四周,不等“独角兽”做出反应便迎面扑来,机体表面霎时间泛起无数金色涟漪,遭到近距离冲击的“独角兽”翻腾起来,朝着地面迅速降下。
无线电近炸引信——当目标进入引信发射的电磁波照射范围内时,感应到从目标物上反弹回来的电磁信号时便会起爆,利用破片和霰弹对目标进行杀伤,全程无需直接接触目标。
导弹还在继续落下,沿着各自不同的轨迹扑向加快速度的“独角兽”,爆炸的火光接连在红色磷光的上下前后炸裂,内藏的子弹化为全方位袭来的风暴不断侵袭过来。以巧妙时间差起爆的集束导弹封住“独角兽”所有可能的机动轨迹,一再闪躲发现无法完全避开后,“独角兽”便强行加速冲破弹幕,接连而来的冲击仅仅只绊住了一下脚步。
仅仅一步的差距足以让空战型杀到“独角兽”眼前,头部30㎜机关炮撒下三道炮弹之雨,红色曳光弹筑起交错的火网。“独角兽”一边闪避,一边毫不示弱,以机关炮和光束步枪还以颜色。
机关炮炮弹在“叹息之墙”上砸出层层涟漪,粒子束和炮弹亦不断擦过空战型的周围。照理说,防护能力相对较弱的空战型哪怕只是被粒子束在周边轻轻擦过也会因为高温烧灼导致框架溶解,直接在空中解体爆炸,更不要说它们还被数发机关炮炮弹正面击中,可几架机体依然完好无损,如同盯上猎物的猎犬一般紧追“独角兽”不放,时不时地互相交换炮弹。
(……麻烦的玩意儿。)
盯着有如鬼魅般飘忽不定的空战型,罗兰苦涩地眯起眼睛。
附着在敌机上的流体装甲有着超越想象之上的优秀防护能力。
正因为是不确定形体的流体金属,所以只要计算和反应能力跟得上,完全可以在瞬间转变形态应对不同的威胁。对付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fsds)就转形成复合装甲,利用不同密度的复数夹层将刺入的箭形弹折断,对付破甲弹则让其在打到最佳起爆点之前就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