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都察御史
不过张轩心中这个问题,并没有问姚启圣,而是问了张质。
张质毕竟是首辅。
张轩召见张质,问他都察御史的人选,张质大喜,说道“陛下有此心,实在是生民之幸。”对御史言官,张轩觉得是虚言误国。但是对当代士大夫却不觉得。
他们觉得张轩这是拒谏的做法。
张质已经好几次请张轩重立督察院了。建立言官体系。
张轩说道“此乃大事,如果所托非人,是要出事的,内阁可有人选?”
张质说道“此事不应该由内阁提名。”
张轩听了,也知道张质所言,不能说不是正理。
大明朝的言官体系,都有哪些?就是六科与都察院,这些都是清贵之要。张轩都罢而不用。是因为他虽为继承,实同开创,大小政事都由张轩而出。在张轩看来最重要的做事。
而不是讨论这一件事情,合不合圣人道义。
别的不说,就说国债之事,如果设立六科,户部给事中万一是一个求名的,来个死谏。张轩怎么做?弄死倒是容易,但是名声就坏了。宁可不设。但是而今张轩发现,他的精力是有限。
一个纵然一年忙到头,能做多少事情,必须将这事情委托给别人来做才行。他没有千里眼,顺风耳。不说外面情况如何,单单是南京城之中,很多蝇营狗苟,张轩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忙了一年多,张轩必须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不是朱元璋。不仅仅不是朱元璋,比朱元璋差远了,朱元璋废了丞相,让六部直奏。但依然能摆的平。但是张轩将庶务放在张质身上。他真正要做的事情,乃是推行他自己觉得有必要的改革,还有军务上。
但是即便如此,忙了一两年时间,只能每天过得日子,比打仗还累。
打仗,再大的战事,一两个月也能打完了,但是治国国家这场仗,一辈子也打不完。
加班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只能分权用人。
而如何分权,兵权在枢密院,虽然有枢密院使袁时中,但实际上,袁时中所做的事情,仅仅是给张轩打下手而已。兵权,张轩不可能假手于人的。而政府大权虽然在内阁,内阁以张质为首,但是各个内阁大臣虽然名义上是张质的下级,但是实际上应该说是平级,任何一个内阁大臣,都能越过张质来见张轩。
张质虽然负责庶务
,但是却也没有专权。他的权力主要体现在总理全局,任何事情他都能插手,第二人员调配,不管各部各府任何一个七品以上的人员调动,都要张质负责。基本是方面大员,张轩也要与张质商议。
还有一项权力,就是监察百官。
吏部管人,也有一项权力,他们挑选官员。也必须有标准,百官优劣与否,是吏部说了算。
而督察院也是监察天下官员的,两方是互相制衡,甚至可以说,内阁权力被张轩加强之后,为了政治平衡,都察院的权力定然也会加强,就是为了制衡内阁。
两者有复杂且微妙的关系。
就如同内阁与枢密院之间的关系一般,张质与袁时中之前的关系并不是不好。但是他们坐在这个位置上之后,只能争锋相对。特别是兵部与枢密院之间,简直势如水火。
原因很简单,枢密院上多一分权力,兵部的权力就少上一分。权力少,拨款就少,拨款少,事情就少,事情少,前途就少。不管为官为财,兵部上下一直对外,睁大眼睛死死的盯着枢密院的人。
同样都察院要监察天下,就好像而今中纪委一般。而今吏部用人有自己的标准。就好像是组织部一般。凡是查出一个人,就是吏部用人不当。这两者关系能好了才怪。
如果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