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投资电影(2 / 3)

演员接戏,无论出于什么理由,为钱、为名、为提升自我...

必须要给自己一个信念,这是所有的支点,否则就是在浪费生命。

连你自己都不信自己?

观众难道瞎?

甚至可以说有没有真实的信念感,是检验演技好坏的重要评判标准。

要让观众认可你的演技,欣赏你的戏,最高境界就是能把死的能说成活的。

这方面应当向孩子们学习,他们很爱玩过家家,你做医生,她做妈,抱着小娃娃来看病,是那样认真、富于信念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做。

怀里抱着没有生命的小布娃娃却充满真实感情,细心地给它喂药,轻地哄它睡觉,拥有这种纯真的信念,对一个演员是多么可贵。

质变是不能和信念分离的,信念也不能和真实分离,彼此不能单独存在,而没有它们两者,也就不会有体验,不会有创作。

所谓的没演技,其实就是反映出演员并不相信他们所饰演的人物,只是作为一个工具将台词生硬地呈现出来,而并没有真正进去人物内心,肯定不会理解人物的举动和感情。

演员看起来好像是门槛不太高的职业,无数选秀奇迹和一夜成名带给人们某种错觉,好像人人都能当,而且也不用费多大的劲?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人人都能开公众号,写微博,好像这就证明人人都可能成为作家?

用老郭的一句话说:

相声这行,门槛在里面!

尤其是新人,也许会因为虚荣走入其中,甚至依靠小聪明和运气拿到一些好处,但是这些都不会支撑你走到最后,因为从本质上你并不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更谈不上热爱。

最讽刺的是,这样的现象好像逐渐成为主流,演员不相信自己演的角色,只是为博眼球。

作家不相信自己笔下的观点,只是为赚点击量。

甚至很多人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其实没什么用,不过就是在混日子。

在很多人的眼中,工作就是世界上最无聊的事情,一旦有了钱,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辞职。作为个人选择,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从某种角度也挺可悲的,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体会过热爱的感觉。

任何某个领域中,都会存在着繁琐枯燥的部分,但是为何有些人会中途放弃,而另外一些人坚持到最后,这其中的差别或许就是热爱与否。

很多人最喜欢追问成功者一个问题:在低谷的时候,你是靠什么支撑下来的?

这种问题在步凡看来,毫无意义。

如果你真的喜欢做一件事情,根本不会想这个问题。

比如喜欢绘画,那就会尽一切力气去画画,不画就是不行,画画对你而言就像吃饭一样,不画就会饿死。

信念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爱的是这件事情本身,而非它所带来的那些光环。

就这么简单!

记得很多年前的春晚上,陈老师曾经表演一个叫《吃面条》的小品,设计一个演员因为各种阴差阳错的原因,反复吃光许多碗面条的情景。

观众明明知道碗里没有面条,但他能通过表演,硬生生让观众觉得自己的确吃完很多碗面。表演之所以惟妙惟肖,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他有对真实性的信念。

坚信手里的碗里确实有面条,不停把面条吃下去,肚子因为很多碗面才引发的痛苦,从而唤起观众共鸣。

系统最牛逼的地方在于,对于细节的积累,无数次训练后,内心也能产生同样的情绪。

就算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但也会有感同身受的经验,把情绪传递给观众,才是步凡最有成就感的目标。

“这就是你做的行情分析?”

步凡随手翻了几页手里厚厚的报告,看着面前战战兢兢的小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