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蒲亭察觉他们二人的存在,必定会不顾一切的阻拦他们上京都申冤的路,必要时还会在暗中派杀手而至。
他们只有一次出手的机会,一击不中,死无葬身之地。
为了使民间风向倒向他们,更有利于洗清冤屈,查明真相,登申冤台击鼓鸣冤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一旦敲响鼓面,则会惊动上京数万百姓,刑部必将接手,此事也将会摆在明面上来,谁都不敢轻视之。
百姓们都很清楚,击鼓伸冤便是表示自身有极大的冤屈,不管成与不成小命都难保。
大多数人会站在弱者一方,唾沫横飞的指责有罪之人。
群情激奋之下,即使是高高在上的晋安皇,也唯有重视。
只是,但事情爆发之后,无论结局如何,那父子二人想必都只能成为此事的牺牲者。
不过,既然他们敢找到上京,就代表他们来之前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若真的不能还自家一个清白,他们也会以头抢地,入地府向受害的家人们赔罪。
杨一殊算计好了一切,申冤之事若能成功,不止报了蒲亭的暗害之仇,还能给长公主殿下一个交代,免杨家后顾无忧。
无论从哪方面考虑,他都是受益者。
利益驱使下,便无不可为了。
……
第二日一早,朦胧夜色还未完全褪去,清晨的第一丝微光藏在云层间,此时时辰尚早,鸡鸣未起,人便未醒。
闹市中无一人身影,在此处因过早而寂静无人的繁华街道上,有一高达数丈的高台立在市场中央。
高台之上,有一足够让数人环抱的清风鼓立于其中。
在微亮透过云层,鸡鸣声响彻家家户户,店铺门逐一打开,清冷的街道渐渐有了些人气时,有一衣衫褴褛,身受重伤,浑身血迹未消的青年男子艰难的迈上了前往申冤台唯一的木梯。
这是男子的求生路,也是男子的申冤道。
男子每一次落脚,都能引得脚下的木板发出一丝颤动,脚步之沉重,映出他眼中深入骨髓的痛意。
清晨出门采购的百姓,奴仆成群,很快就有人发现了正以龟速向申冤台靠近的男子。
一个是梳着双包发髻的小丫头随母出门,她揉着残留着睡意的双眼,不经意的抬头望向高台之上,忽然惊讶的叫了一声。
“娘亲,你看,那梯子上面有人!”
听到这话,妇人并未抬头,俯身一脸宠溺的柔软的小丫头的脑袋,道:“那可是申冤台,上去了便会丢掉半条小命,据说已经十多年没人上去了,小丫是不是看错了?”
小丫抬手指去,明显着急了:“小丫没看错,上面就是有人!”
见孩子坚持,妇人微微蹙了蹙眉,倒也不怎么反驳,随着她指的方向看了过去。
这一看,她果真看到了一道模糊的人影,正慢慢的朝高台上走去。
一个人发现了,便代表所有人都有机会发现,很快,申冤台下站满了围观的人群。
有人在下面朝男子呐喊:“小兄弟,申冤鼓不好击,你可要三思而后行!”
他刚说完,另一人紧接着喊道:“一旦你敲响申冤鼓,能不能洗清冤屈另说,丢掉半条小命儿是一定的!”
杂七杂八的劝告声逐一响起,可无一人的声音能进入男子的耳朵,男子仿佛入了魔,此刻他的眼中只有前方那一台能助他为家族申冤的清风鼓。
终于,众目睽睽之下,他颤抖着手取下放在鼓面旁边的短杖,随后手臂高高扬起,毫不犹豫的敲了下去!
伴随着众多百姓发出的惊呼声,乍起的鼓声惊褪最后一抹迷茫夜色。
“咚!”
“咚!”
“咚!”
男子挥着手臂,一下比一下用力,一声比一声传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