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门的盛况是上百年来的累积。
而蒋伯文却是以一己之力,几十年的绸缪做到了此等地步。
两相比较之下,叶泉心中竟然生出了一股悲哀之感。
他不得不承认,蒋伯文确实是玩弄人心的高手,永远将自己放在至高之处,几乎可不受流言的审判,此等城府心计,世上恐怕无人能及。
叶泉不自觉的叹了口气,心中的忧虑无以言语。
一个人臣,能做到此中地步,已然是一种成功。
眼下的这一切还是在原告是蒋尤的情况下掀起的风浪,若是换做让人,估计场面会更加麻烦。
想罢,叶泉微蹙着眉头,走到了大门前,直面数百人的质疑。
见叶泉站出来,维护秩序的田升阳面色一肃,下意识挡在他的身前,生怕情绪激动的百姓们做出激愤之举。
从前他们押送犯人游街时多的是百姓提着家里的臭鸡蛋烂菜叶沿路‘欢送’,那时他只认为自作孽不可活,心里并无太大的感受。
但当事情有可能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时,田升阳才体会到了犯人应有的感受。
无从辩驳,只能接受。
因为这便是事实。
田升阳艰难的低声道:“大人,您怎么出来了?还是快些进去吧,此处有属下在,必定不会再出问题。”
叶泉负手而立,环顾人群一圈:“数百人聚集在此处,我们需要担心的,早已不是会不会出问题,而是,该怎么劝阻他们离开。”
很快,眼尖的人看清了叶泉身上的服饰,以及上面代表官阶的花纹,立即猜出了他的身份。
这时候,有人站了出来,高声向叶泉问道:“想必这位大人应当就是刑部尚书叶泉叶大人了,还请大人给我们一个交代,为何要将蒋太师下牢狱?”
听到这话,叶泉顺着声音的来源处看了过去,恰巧看见一个对自己面露愤怒之色的青年。
他顿了顿,忽而抬起手来,缓缓向下一压。
到底是一部尚书,百姓们多对此心怀畏惧,不敢过于放肆,眼见能做主的人站了出来,他们自然也不敢继续得寸进尺。
是以,喧闹的刑部门前终于得到了一片寂静。
其中虽有几人缩在一块儿低声交头接耳,可相比之前的杂乱无章,已是好了许多。
直到这时,叶泉才解答青年的问题,盯着那人的眼睛,从容不迫的道:
“若是你曾熟读大晋律法,应当知晓按照晋律,凡是登申·冤台者,上可告皇家下可告黎民,而刑部则负责缉拿原被告双方,立案查案,还之真相,本官自认为,无论是将十二驸马收押,还是将蒋太师下狱,都未曾做错分毫。”
此话一出,听到众人的耳中,确实让他们寻不出任何的毛病。
然而有些人对蒋伯文的推崇已到了病态的地步,又怎能将律法放在眼中?
叶泉的三言两语,并不能平息所有人心中的不忿。
当叶泉条理分明的给出解释后,青年仍旧咄咄逼人:“蒋太师非同常人,他是大晋的肱骨之臣,曾立下无数功劳,朝廷如此对他,难道不怕寒了功臣的心吗?”
说罢,大多数人都唏嘘不已。
听罢,叶泉微微一笑:“身为大晋子民,自当对大晋律法熟记于心,蒋太师也极为配合本官,自然也没有寒心一说。”
青年继续质问:“若此事证实是污蔑,朝廷打算如何与蒋太师交代?如何与因此事而兴师动众的百姓交代?”
“按照律法,若有人敢诬告于人,自当接受律法的惩戒,届时若证实蒋太师是无辜的,诬告朝廷命官的十二驸马蒋尤自会为此付出代价。”
话音刚落,一众聚集在此要个说法的百姓们面面相觑,却是半个‘不对’都说不出来。
众所周知,十二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