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章 弓(13 / 13)

平安时代中期

(公元10世纪)开始创立伏竹弓粗略地配合木与竹制作的合成弓

平安时代後期

(公元12世纪)开始创立三枚打弓以竹从前後包裹著木芯所制成的合成弓

室町时代中期

(公元1516世纪)开始创立四方竹弓由四片竹包裹著木芯的合成弓

江户时代

(公元17世纪)开始创立竹木复合弓胎弓因其形体优美是弓道练习常用弓之一在弓道用弓比例中为18,丸木弓比例是32,玻璃钢纤维弓27,半弓、笱即弓为11、伏竹弓,三枚打弓,四方竹弓,等和弓12竹木复合弓胎弓优点形体优美是适合表演使用,缺点是容易损坏,特别是上下关板在与竹子结合处容易断裂。为了保证竹弓韧性,需要长期养护。养护费用极高仅次于笱即弓。每月养护费用是购买弓时总价格的367到728。平均使用年限为6年。弓衰变为每年123公斤。弓形角度形变为每年218度。

昭和46年至现代

玻璃弓运用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制作的弓,硬度及弹性兼备,玻璃纤维弓平均使用年限为7年。弓衰变为每年023公斤。弓形角度形变为每年235度。

中日对比

1材质

成熟的和弓采用竹木层压方法制作。由于国内缺乏强大的弹性材料如筋角等,采用层压结构和放大形制是很聪明的做法。这样造就了日本弓用重箭,箭速低,撞击力大的特点。

鉴于中国国内物产更加丰富,国内弓多采用整片竹弓体,桑木为弓梢和握把,辅以水牛角(无时也用黄牛角甚至羊角)等大弹力材料,从而可以做出弹力大,弹道直,箭速快的短弓。

2形制

和弓无论是较长的大弓还是一般长度的半弓都是上半长下半短,在上下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即使直着拉弓也会产生高抛的弹道。重箭和高抛弹道的使用使得和弓比其他地区的弓难以掌握,但是方便45°角密集射击,这也是为了弥补和弓材料导致的先天不足所想出的方法。

国内弓几乎全部采用对称形制。弹道直,指向性更佳。

3保护漆

日本用烤漆方法覆盖均匀

据《天工开物》载,中国明朝制弓“凡造弓初成坯后,安置室中梁阁上,地面勿离火意。促者旬日,多者两月,透干其津液,然后取下磨光,重加筋胶与漆,则其弓良甚。”[1]可见明朝全盛时期的弓箭作坊已经开发出了成熟的烤漆工艺。

4弓弦

日本用苎麻等材料浸以药液制作。

中国弓弦多用柘蚕丝,民间经验认为柘蚕丝比桑蚕丝更加坚韧,适合粗重工作。北方和关外用牛筋。且广泛使用弦垫。

5铭文和证书

和弓的制作相当程度上和日本刀类似,通常匠人会在弓身刻制铭文证明制造人。有经验的工匠能获得类似日本刀职人的证书,并随弓转让。

国内弓箭属于大规模产品,匠人基本不用铭文。使用者通常会在弓和箭上铭文以防错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