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包括西域在内的自古以来的汉家乐土,不可避免的历经两宋积弱而被重新胡化,又经过元朝生造畏兀尔(把西北所有民族大笔一圈都叫这名)运动,直到清朝的再开拓和移民才有了后世的新疆版图。
当然了,在这个时空,既然已经拿下赤岭(日月山)和石堡之要后;太平军的进击脚步也可以暂告一个阶段了。因为再推进下去,就是昔日吐蕃五茹之一的孙波茹(青海玉树地区)。
从这里继续深入的话,面对的不仅是越发升高的海拔,恶劣多变的高原气候,破碎而狭促和骤然落差很大的山地河谷地形;还有雪盲、缺氧和无法煮熟食物的高原反应,都是一时无法克复的潜在威胁和障碍;
这也是历代唐军屡屡深入吐蕃之后,却都没有办法取得决定性的战果,甚至好几度迎来大非川、星宿川之类大溃败的例子;就是来自低地平原上的士兵,在决战之前已经被伤病疲累给严重削弱了。
至于扶持和培养当地的仆从军和亲善部族势力,作为屏障和先驱的话,相应的周期和功夫又太长了,需要最少横跨一两代人才能可能见效(比如党项和沙陀);但这期间足够熬死两三任皇帝,就更别说那些任期有限的边疆守臣。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因此相比之下,位于唐古拉山脉东北而相对地势平坦而开阔,呈现多级过渡性阶梯状的青海地区,就更加有用的多了;要知道,在早期吐蕃还没有拿下占据青海字第的吐谷浑政权之前,甚至就连聚集十万以上大军部众的场地都没有。
就更别说从西海(青海湖)流域水草丰茂的植被环境,所盛产的良马和畜群,柴达木盆地和祁连山边缘的矿产,通过羌塘等地前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支线——羌中道西海道,所带来的诸多贸易利益。
因此,接下来太平军在西面经略方针将转攻为守,就此变相封锁和隔绝包括余下叶茹、伍茹、卫茹在内的前后臓地区,而变长期保持一种“关门打狗”或者是“闭门养蛊”的自生自灭状态。
只要用有限的军事驻留和永久堡塞,封闭了唐古拉山脉西南这些地区,有限的对外交流和贸易、扩张孔道;再扶持一些,就可以以较少成本维持对于高原上的军事压力。
毕竟,以其本身就相对物质贫乏而产出有限,气候恶劣的高原地理环境,就足以令缺少交流的族群重新倒退回蛮荒,在后续的生存内卷当中,消灭这些地方的多余人口和势力崛起。
要知道,凭借这些雪区地方的地理封闭性,一直到解放前也就是维持了一两百万人口的规模。而到了新中国解放,哪怕在交通、水利、电力澄基础设施上不计代价的几十年投入之后,也就勉强将人口翻了一番达到三百多万而已。
“那些西部温末当中,可还有什么比较强势的领头大部么?”
周淮安又问道:
相对于这些已经没落的吐蕃残余,周淮安更在的是另一个存在。就是曾经与李元昊父子所代表的党项政权,相爱相杀了数代人甚至一度霸占了他老母,青唐唃厮啰政权的前身,由吐蕃遗民和附庸所组成的六谷部联盟。
但这一次的答案就更加简单的多了。因为在当初前往西域召集各部联军的宰相郑畋,许诺以关内温暖富饶之地的诱导之下,无论是甘凉一代游牧的东部温末,还是河廊姚岷之间的西部温末,都可以称得上举族倾巢而出了。
所以当这些精华部分都失陷在关内,而(以承担苦役的俘虏身份)变相的得以安定下来之后;留在原本地方的就只有一些实力相对孱弱的中小部帐和聚落了;这也是李罕之以轻兵长驱而无往不利的缘故。
因此,李明达才不得不从更西边的高原上西海流域的各部借兵,以为共同抵御太平军的进攻。所以这这一次赤岭决战中大败覆灭,而损失了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