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章并州来人(1 / 3)

李汗青组建训导部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军中推广文化教育,提高将士们的文化素养。

这一举措实施至今,总体上还是很有成效的,但多少都有那么些没有学习天赋的家伙,如何也学不进去,就比如此刻站在李汗青面前的仁字营校尉典韦。

这厮见李汗青将一本《算学基础》递向自己,慌忙伸出双手紧把书捧在了手中,那动作却好似捧着颗已经点燃的手雷,一张大脸涨得通红,“大帅……俺不识字,读不来兵书!”

李汗青一愣,不禁暗自摇头敢情这厮连封面上“算学基础”四个大字都不认得啊!

一旁新任西山军政学校训导官的钟迪顿时老脸一黑,“典围,督军司一直在军中推行文化教育,你加入我军之后已经半年多没有战事了,怎地连‘算学基础’四个字都还没学会?”

被钟迪这么一训,典韦一张大脸已经涨得发紫,手足无措,讷讷无语。

见状,钟迪颇为无奈,“此乃大帅亲自编写的《算学基础》,将是你们进入西山军政学校之后的第一门课,万万不可松懈!”

闻言,平字营司徒邓曼连忙抱拳一礼,神色肃然,“训导,为何不先研习兵法,却要先学习算学?”

他本是雉西上溪村大户子弟,倒也读过诗书,学过算术,只是想不通,为何进了西山军政学校不先研习兵书,却要先学习算学……不会是搞错了吧?

“问得好!”

钟迪一声大赞,“邓曼,你可曾读过《淮阴侯列传》?”

邓曼神色一动,朗声而诵,“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诵罢,他连忙又冲钟迪抱拳一礼,“多谢训导教诲!”

其余学员,有面露恍然之色的,也有皱眉思索的,也有满脸茫然之色的,典韦就属于最后一类,只得连忙扭头望向了站在一旁的邓曼,“邓兄,到底啥意思啊?”

邓曼便笑着为他翻译了起来,“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汉高祖曾经与淮阴侯点评麾下将领的能力,发现诸将能带的兵多寡不同,便问淮阴侯‘你觉得我能带多少兵啊?’淮阴侯说‘陛下只能带十万兵。’汉高祖又问‘那你能带多少兵?’淮阴侯说‘臣带兵,多多益善……”

只是,不待他解释完,典韦便是浓眉一皱,“俺明白了,也就是说算学不好的人带不了太多的兵,带得太多了可能数都数不过来……”

他这个说法确实没错,淮阴侯韩信之所以敢自夸“臣带兵,多多益善”,就在于他有一套独特的点兵之法——鬼谷算,又称隔墙算或剪管术。

连典韦都想明白了,其他人自然也都想明白了。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明白,只是如今的黄巾军总兵力也就两三万,他们之中军职最高的也不过是校尉、司徒,麾下只有一个营,最多也就三千兵马,所以,他们还未想过以自己的能力到底可以带多少兵马!

而李汗青创办这所西山军政学校,为的就是将他们培养成能独挡一面的大将之才,需要他们有独自统率十万乃至数十万大军的能力!

通过这个插曲,所有学员都察觉到了李汗青对自己寄予着怎样的厚望,一时间,尽皆振奋不已。

李汗青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心下也很欣慰单论学识,面前这些学员确实比不上那些大儒名士,甚至还有典韦这种目不识丁的,可是,他们能从战场上活下来并建立功勋,确实都是有灵性的好苗子啊!

一念及此,李汗青不禁又多了几分信心,目光炯炯地一扫肃立于祭台下的一众学员,“我军以武起事,以武成事,将来还会以武立国,所以,不论到了何时,武都不可废!”

说着,他的目光落在了右侧那些身着文官袍服的学员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