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1 标准结局(1 / 2)

“兰川视角”,一百分,“无与伦比!难以置信!赞不绝口!”

“银幕”,一百分,“一个如此冰冷如此残酷如此戏剧的故事,却以一种如此轻盈如此黑色如此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震撼的惊雷效果一直到观影结束之后才开始回响,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让人屏息凝视的作品。”

“首映”,一百分,“陆潜是如此大胆如此张扬又如此睿智如此冷静——他相信观众的智商,也相信观众对‘电影感’的审美,以优雅而犀利的方式将这样一个故事呈现出来, 很难相信这居然只是一部电影,因为观影的时候就好像在看四部电影, 然而他们天衣无缝地衔接起来, 而你不会想要错过任何一部。”

“电影俱乐部”,一百分,“脱帽致敬!起立鼓掌!陆潜冒险地选择了张本卿和裴成琳担任这部作品的主角,并且用自己完美无缺的灵感打造出这样一部作品,‘爱人’证明了一位顶尖导演是如何将不可能的事情演变成为一次完美的错位。”

“聚光灯”,一百分,“难以想象我准备这样说,但是,陆潜再次展现出大师气象,并且证明自己绝对不是转瞬即逝的流星,这是一部值得走进电影院的作品,而且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的作品。从‘游客’到‘爱人’,陆潜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娱乐周刊”,一百分,“陆潜拍摄了一部黑色喜剧,并且精彩绝伦——这不是新闻了, 但陆潜拍摄了一部严肃与娱乐效果兼具并且引爆头脑风暴的黑色喜剧,就值得起立鼓掌了。观众们, 准备好你们的爆米花。”

满分,满分,还是满分。

即使在一片好评之中,满满当当的满分也依旧非常骇人,以一种摧枯拉朽的姿态,展现电影的强势。

其中,“兰川视角”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他们认为,陆潜比起“游客”时期来说,更加大胆也更加放肆,甚至在“爱人”的镜头里,多次“挑衅”观众,无论是艾青还是王斯都在挑衅主流社会的道德底线。

“然而,却不会让人感受到胃部灼热的排斥和厌恶,反而有种罪恶的快感。”

在影评里,“兰川视角”认为,陆潜是故意这样做的,彷佛能够看到陆潜躲在摄像机后面的狡黠笑容。

也许,“兰川视角”揭开了一个秘密: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爱人”, 比“游客”还多——

正是因为陆潜的“聪明和狡猾”,却又没有掩饰。

于是,一小部分高高在上的影评人们,就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和攻击,陆潜那副“居高临下、傲慢得意”的嘴脸刺痛了他们。

“独立电影”,五十分,“观看电影的时候,我们甚至能够看到陆潜隐藏在角色和剧本背后的得意嘴脸,然而现实的残酷就在于,小聪明和大智慧之间有着一条鸿沟,永远无法逾越,这样的电影永远称不上杰作。”

“电影圈”,五十分,“看似聪明实则愚蠢,‘游客’对于心理层面的探索,来到‘爱人’丧失殆尽,陆潜非常巧妙地将心理层面的波澜隐藏在犀利的剪辑和镜头运动之中,然而依旧无法掩饰心理惊悚堕落到物理刺激的层面——那些血浆、那些果露,证明这部电影只是拙劣的爆米花而已。”

“时代”,五十分,“从电影制作层面来说,‘爱人’制造出了巨大的水花,陆潜也再次证明他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悬疑/惊悚导演;但从电影本身来说,‘爱人’看似眼花缭乱、跌宕起伏的剧情,却完全没有能够呈现出心理层面的撞击,相较于‘游客’,是一次巨大的退步。”

扼腕,遗憾,破口大骂。

在中评之中,就可以看到一系列犀利评论,毫不留情地给予批判,言辞激烈、观点鲜明,明明不是差评却比差评更加振聋发聩。

这些评论,戳破了一个关键——

在“游客”里,物理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