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之际,忽报刘备在小沛招兵买马。
吕布先未在意,又闻刘备三弟张飞假装山贼,抢夺吕布在山东购买的一百五十匹好马。
吕布大怒,分兵将小沛四面围定。
张飞出战吕布,五十回合不分胜败。
刘备恐张飞有失,急令鸣金收军,派人到吕布营中,说情愿送还马匹,两相罢兵。
吕布正想答应,陈宫说:“今不杀刘备,久后必被其害。”
吕布方才不从所请,攻城更急。
刘备急忙与糜竺、孙乾商议,糜竺说:“吕布反复无常,即使今日答应所请,他日也会反复,况有陈宫为谋,必不肯容,小沛非久居之地。”
孙乾说:“曹操嫉恨吕布,不如弃城去许都投奔曹操,借军攻打吕布。”
刘备依其言,令张飞在前,关羽断后,自与糜竺、孙乾居中保护老小,于当夜三更,乘着月明,杀出北门,投往许都。
后面张辽追来,关羽挡住。
吕布看刘备去了,也不追赶,随即进城安民,令高顺守小沛,自回徐州。
话说曹操奉天子都许昌,被拜为大将军,尽揽朝政,便奏请献帝下诏,拜袁绍为太尉。
袁绍自思自己出身高贵,袁氏家族四世三公,讨伐董卓时,被尊为盟主,当时曹操乃在自己帐前听令,如今却挟持天子独揽朝政,自任大将军,掌管天下兵马。
太尉虽贵,但地位却在大将军之下,袁绍深感屈辱,上表不受封拜。
袁绍更加嫉恨,这才后悔不听沮授建议,却使曹操捷足先登,失去先机,于是听从郭图建议,请求献帝迁都邺城,因离自己较近,便于控制。
曹操不但一口回绝,而且假天子诏书责备袁绍说:“汝地广兵多,却树立私党;不见汝出师勤王,但见汝发兵与人互相攻伐。”
袁绍明知是曹操捣鬼,也只得上书为自己申辩,并愤愤地说:“曹操几次差一点完蛋,都是我挽救了他。如今他反以天子名义对我发号施令!”
当时,曹操刚立足未稳,且东有徐州吕布、南有淮南袁术,近有南阳张绣,皆虎视眈眈,而自己的实力不如袁绍,同时认为袁绍在冀州,只不过是地方军阀而已,曹操便采取克制忍耐态度,把大将军职位让给袁绍,自任司空,行车骑将军事,以安袁绍之心。
时逢天灾不断,蝗灾肆虐,缺粮断炊;诸军并起,战乱频繁,百姓无终岁之计,饥则抢掠,饱则弃余;军队缺乏粮草,挖野菜刮树皮,仰食桑葚,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曹操针对大片肥沃土地被废弃荒芜,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景,聚百官商议。
众说纷纭,羽林监枣祗根据在东阿实践提出了屯田建议。
枣祗在己吾起兵时就跟随曹操,曹操占据兖州,被任命为东阿县令,镇守东阿。
枣祗致力于劝课农桑,与任俊一道积谷屯粮,勤修武备,组织军民操练,并将东阿城防工事加固修缮一新。
吕布、陈宫乘曹操出兵徐州,突然发难,袭击兖州,各郡县纷纷叛离,仅东阿、鄄城、范县三城仍然忠于曹操。
吕布、陈宫占领兖州后,派兵猛攻东阿城,因东阿城墙坚固,兼有充足军资供应,枣祗率军民顽强抵抗,东阿城始终都没被攻下,成为日后曹操反攻吕布重夺兖州的可靠后方军需基地。
按旧时体例,税赋的征收只与耕牛数量挂钩,“计牛输谷”即每牛有一定税赋标准。
枣祗认为此种体例既产生于和平年代,而逢乱世就不能拘泥成法,必须大胆变革,以使体例有益于己方。
枣祗屯田对策则是将耕牛按其所有权分为官牛、私牛两种,使用私牛者与朝廷五五分成,使用官牛者则为六四分成。因根据官牛、私牛而征收标准不同,屯田客若租用官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