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畅游武汉(1 / 3)

南洋崛起 清风老田 3746 字 2020-07-14

“武汉”这个名字最初出现在明代,是武昌府和汉阳府的合称。武汉三镇以前也只有两镇武昌和汉阳,至于汉口,以前一直是和汉阳连在一起,在明朝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才淤积成陆形成汉口,历史并不是很长。

明末清初,汉口因集市而人聚,与北京、苏州、佛山齐名,并称为“天下四聚”,开始筑城有了汉口之名。洋人一来武汉就盯上汉口,一时因为汉江入口和长江沿岸,水运发达,而且不像武昌和汉阳是府治所在,新城商业气氛较浓。

二十一世纪的武汉被称为一座“缺乏古老建筑的历史文化名城”,说的就是武汉有着悠久的历史,与西安、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几乎看不到什么像样的古建筑。

其实,武昌和汉阳的古城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只是在近代战争中破坏严重,又因经济发展需要遭到大肆拆除,结果一个“大武汉”就成了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武昌有城,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吴主孙权在蛇山筑有“夏口城”,明朝的武昌是四大军事要塞,在“夏口城”的基础上大肆扩建,古城建有九门。

汉阳有城,可以追溯更早,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派黄祖在龟山筑有“却月城”,是武汉最早的城堡,唐朝经过扩建成为汉阳城,建有八门,但汉阳城地处汉江和长江交汇处,经常遭受水淹,历史上几经破坏、重建。

两千年多年的兴衰更替,两座古城几经变迁,乌海进入武汉的时候,武昌城和汉阳城依旧矗立在长江两岸,“一砖一瓦,一寺一院,一街一巷,一歌一咏,一诗一画”,传承着整个民族的薪火精神,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气质,见证着这座城市血脉绵延、生生不息的历史和文明。

这些天,乌海在本地官员的陪同下,走遍武汉三镇的古城,留下了大量的照片和影像资料。

武汉的古城带给乌海的震撼远大于上海古城,琴台知音的忠贞、黄鹤楼的白云悠悠、龟山的金戈铁马,加上还没有被考古发现的盘龙古城(商朝方国宫城)拥有的厚重,无不彰显武汉地区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

虽是惠城人,乌海多次来过武汉,那时候,武汉三镇仅剩因特殊历史纪念意义而保存的一小段起义门城墙幸免于难外,所有古城悉数被拆除,找不到任何踪影,只能从文字中读取武汉的历史传承。

这对武汉本地人来说,不能不说是武汉的一大遗憾,也曾经被国内无数人拿来和其他城市比较、调笑。

代表着古人智慧与汗水的传统建筑、古建筑消失,一方面是因为武汉的古建筑“高龄”,年久失修,另一方面是因为历次战争中,武汉都是首当其冲,战争毁坏及其严重,众多历史建筑、文物都因为战火而化为灰烬。

最近的一场战争就是太平运动,武汉就遭到很大毁坏,这些年不断有修复,但乌海依旧能看到不少战火留下的痕迹。

最为重要的是洋务运动的兴起,城墙围困古城,经济发展滞后,为了发展武汉的地方经济,张之洞在汉口拆城卖建材,在武昌建厂修路,将汉口城墙拆得差不多,又因修建粤汉铁路拆掉武昌城一些城墙。

武昌成为首义之城之后,为了解决当时的经济之困,发展经济,武昌城绝大部分城墙都被拆除,将城内城外连成一片。

古城除了那道纪念意义的城墙,几乎被拆得一干二净,仅留下小东门、大东门、汉阳门、起义门、平湖门、保安街、巡司河、新桥等与古城有关的地名,靠着地名来担当延续文化血脉的使命。

在这个年代,没有宏观的规划,没有综合开发和协调发展,城市建设就是不断的向周边延伸扩展,将“大饼”不断的摊大。

在他们眼中,城墙确实会影响城市的发展,为了给城市发展创造条件,拆除城墙也就成为了必然选择,至于这些建筑是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否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