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柳宗元与杜牧(3 / 4)

长安多丽人 废柴煮酒 2569 字 4个月前

。”

刘绰见他们二人如此仗义执言,心中十分感激,“二位叔叔如此高义,刘绰在此替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们谢过二位叔叔。”

李德裕也道:“二位御史心怀天下,真是我大唐百姓之福。”

四人又在花园中商议了许久,直到有仆人来请他们去前厅赴宴,这才结束了谈话。

宴会上,刘绰和李德裕又遇到了几位熟人。顾少连、韦夏卿、韦贯之、李绛、李巽等也都前来赴宴了。

“刘员外,李二郎,你们也来了!”顾少连笑着问。

刘绰和李德裕忙行礼,“顾尚书。”

韦夏卿也上前笑道:“刘员外,自从你接管了冰务司,老夫可轻松多了。如今工部的冰窖修缮,都不用老夫操心了。”

刘绰谦虚道:“韦尚书过誉了。冰务司能顺利运转,也多亏了韦尚书的大力支持。”

李绛则拉着李德裕到一旁说话,“二郎,听说你最近在查关中粮荒的事?可有什么线索了?”

李德裕知道李绛与柳宗元关系不错,又是自家族人,便将今日柳宗元和刘禹锡愿意帮忙的事告诉了他。

李绛听后,点头道:“这是好事。听闻,他们二人在地方任职时,都颇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他们若能出面,此事定能查个水落石出。如今,我与他们二人同在御史台任职,到时若要联名上奏,自然少不了我。”

李德裕道:“是啊。我与绰绰也是这么想的。只是,此事牵涉太大,还需从长计议。”

一旁的李巽拍拍他的肩膀,“你放心。真到了需要的时候,老夫也会站出来说话的。那些贪官污吏,若不严惩,我大唐的江山社稷可就危险了。”

他除了是湖南、江西两道的观察使外,还身兼检校散骑常侍和御史大夫之职。本就有进谏规讽的职能。

好一番寒暄客套后,两人才携手入席。

随着宾客们陆续入座,杜佑也回到了主位上。他身着一袭深色的圆领袍,腰间佩戴着象征身份的玉带,满头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环视了一圈座无虚席的宴席。

宴席正中,一个精致的摇篮里躺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婴儿,正是今日的主角。他安静地睡着,不时嘟囔着小嘴,显得分外可爱。杜佑的目光在孙子的脸上停留了片刻,眼中满是慈爱。

随着一声锣响,宴会正式开始。杜佑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用充满威严而又温和的声音说道:“诸位亲朋好友,诸位同僚,今日大家齐聚杜府,参加我第十三个孙儿杜牧的满月宴,杜某不胜感激。”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宾客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杯筷,将目光投向杜佑。

似乎只有刘绰被这位杜十三郎的名字给震惊到了。

杜牧?

摇篮里那个玉雪可爱的奶娃娃是杜牧?

原来那个写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清明时节雨纷纷,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大诗人杜牧是宰相杜佑的孙子?

这就是见证历史么?

与见到成年的韩愈、刘禹锡、柳宗元不同,这回她见到的是一个刚满月的杜牧。

这意味着,她可以见证他的成长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宾客们开始闲聊起来。

“这位十三郎倒是个有运道的。乃是岐国公回到长安,做了宰辅后出生的。”

也有人感叹道:“希望十三郎能平安长大,莫要像他的兄长们那般……”

“是啊,如今杜相年事已高,可再经不起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了。有这么一个小孙子在身边,也算是一种慰藉。”

刘绰想起之前的话题,转向身旁的李德裕低声问道:“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