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利簋铭文中所记载的武王伐纣在甲子日晨,并逢岁星当空,印证了《尚书·牧誓》中所记载的“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所以,利簋也被称作“武王征商簋”。
这么重要的文物,多观想烙印一件有不费时,夏先衍自己给自己找到了借口。
夏先衍顺利的把利簋观想到了自己的紫府之中。他的观想速度之快,让一旁的王言感到震惊。他从未想过,观想一件如此珍贵的文物竟会如此简单和迅速。而他自己观想烙印东西都是以天为计时单位,这差距也太大了。
他暗自告诫自己,不能胡思乱想,想多了容易自卑,伤自尊心。
夏先衍看着四周的其他青铜器忍住了自己想要继续观想烙印的冲动。青铜器是铸造文物可承载五行的金,那么接下来应该去寻找可以承载其他五行之属的文物。
于是,两人在这个展厅内逛了起来,寻找可以符合要求的文物。他的目标很明确:寻找可以承载木、水、火、土四行属性的文物,以达到五行平衡。
两人转了一圈就发现了两个其他材质的国宝级文物:刻干支表牛骨、玉凤佩。
刻干支表牛骨:商代的干支表是用于记日的。干支记日法是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合,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干支,用它来记日,六十日一个循环。
玉凤佩:玉凤佩形状为侧首回身状,头似公鸡,头顶有齿脊状冠。圆眼,尖喙,胸部向外凸起,与尾连成弧线形。短翅长尾,尾翎分开两叉。爪卧胸下,背中间有一突,突中有一小圆孔,可佩带。翅膀上雕刻四条阳线以饰翎纹。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制作精细。
玉凤佩材质为石头,可以承载五行的土。但是对于这个刻干支表牛骨,夏先衍陷入了沉思,这东西可以承载什么五行之中的什么属性!
他叹了一口气,“反正到了紫府中,又不是真正的文物,那就一个一个试试,大明典册图中的典籍还能赋予各种五行属性呢!”
想到这里,夏先衍继续寻找国宝级的文物。
他想起远古展厅个很有特点的文物,玉琮。
玉琮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最重要的一种礼器。典型的玉琮往往在四角雕刻兽面纹在四边正中刻神人兽面纹。规整的造型、细腻的雕琢与威严的神像,使得玉琮具有一种庄重、神秘、肃穆之气。
这件玉琮由碧玉制成,内圆外方,上大下小,中有穿孔,共19节,是目前国内所见最高的玉琮。玉琮四边的兽面纹已经高度符号化,近顶端阴刻有日月纹图案,器身局部残留有制作时的切割痕迹。
夏先衍将玉琮观想烙印到了紫府之中后,他一拍脑袋,忽然明白了,“这些文物都可以赋予其五行属性的,能够与五行属性沾点边就可以。”,于是又重新返回了夏商周展区,
他想起了一个盛水的器具,西周的虢季子白青铜盘。
盘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为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铭文语言洗练,字体端庄,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
将“虢季子白”青铜盘观想完成后,夏先衍也不纠结是否能够凑齐五行之物了。这些青铜器本身就是金属,可以赋予其金属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