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古蜀文明与阆宛仙境(3 / 4)

“不用,我都记在脑袋里了。”

“嘿,你这过目不忘能力算是有用武之地了。”

夏先衍还是在几处重要馆藏的地方停下了脚步,好让风少君绕看清全貌。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金面罩用金皮捶拓而成,制作精致,给人以权威与神圣之感,反映了古蜀文明浓郁的地域特色。那造型奇异的青铜面具,巨大的眼睛仿佛能看穿千年的历史,凝视着它,仿佛能感受到古蜀先民那独特的精神世界。

青铜大立人像:人像高 1.8 米、通高 2.62 米,重约 180 公斤,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被誉为 “世界铜像之王”。青铜大立人像站在那里,庄严肃穆,它高大的身形和独特的服饰、手势,让人不禁猜测着它在古蜀祭祀仪式中的角色。

青铜神树,共有八棵,其中修复完整的一号神树通高 3.96 米,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青铜神树犹如一棵参天大树,在展厅中鹤立鸡群。它的底座是镂空的山岳形状,那山岳的纹理细腻逼真,上面还铸饰着象征太阳的 “☉” 纹与云气纹,仿佛这神树扎根于神秘的山岳之中,汲取着天地间的灵气,又像是连接着人间与天界的神圣根基。

树干笔直而挺拔,一节节套接拼合而成,这种精湛的工艺即使在今天看来也难以想象。树干上分出三层树枝,每一层树枝都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自然地伸展着。树枝上有着花果的造型,那些花果或向上翘起,充满生机与活力,或向下垂落,好似饱含着沉甸甸的历史韵味。

最令人称奇的是树枝上的九只太阳神鸟,它们的形态栩栩如生,每一只都像是即将展翅高飞,向着太阳翱翔而去。那灵动的身姿仿佛凝固了古蜀人对太阳的崇敬与向往,仿佛在诉说着古蜀人眼中太阳的神圣与伟大。而在神树的下部,有一条龙盘旋着,龙身蜿蜒曲折,鳞甲分明,它那威严的姿态好似在守护着这株神树,又像是借助神树的力量通往神秘的天际。

金杖,是已出土的华夏同时期金器中体量最大的一件,系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包卷在木杖上,出土时木杖已炭化,仅存金皮。

这些文物呈现了古蜀人的信仰体系和宇宙观念,表现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

博物馆内,巨幅展示月亮湾城墙剖面揭层,彰显三星堆王都气象。重组大型陶器、青铜人头像阵列、青铜神树等大型场景,讲述三星堆历史脉络。

从新馆出来夏先衍一队人又去了老馆,因为里面文物不多,夏先衍只是在下方用神识探查了一番没有进去。

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也处在灵源的覆盖之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整个三星堆遗址的挖掘工作已经随着灵源的诞生停止了。

这是夏先衍见到的还在持续扩张的灵源之地,这些考古学家也反应了过来,灵源扩张到那里,就把那里圈起来,期待以后继续开展工作。

夏先衍有种期待,挖掘出来被修复文物的场景,谁家文物出土见不到岁月磨损的痕迹啊!别说千年,就连几百年的只要是文物都会留下岁月的痕迹。

你看看博物馆中的文物哪一件不是经过非常细致的清理与修复后才呈现出现在的样貌,就这样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这东西历史悠久。如果不是灵源的出现,一件文物出土的时候非常崭新,谁信啊!

夏先衍带着队伍离开广汉市后,直奔他们在川蜀的最后要调查的灵源之地,阆中古城灵源之地。

阆làng中位于川蜀省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美誉。

阆中在战国中期曾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始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县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清初曾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