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大四,作为即将离开校园的老生,却比一个初到这座校园的新生多出好几倍的迷茫甚至无助,同时也丧失了大一时那份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
开学那会,看见一波又一波的新生,仰着头,叽叽喳喳的。真的让人有点厌恶,他们身上那股劲儿和期待,真的很傻,甚至愚蠢极了。
其实,我真正厌恶的只是这三年来的自己。
人怎么可以厌恶自己呢?所以我必须转移对象,从外部寻找猎物来代替,我要厌恶那些我看不惯的人。
我当时并不能意识到这一层的心理暗面。大部分的人在无助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反应,有时真的并不是他们嫉妒心太强,看不得别人美好幸福。只是,在那种情况下,这可以算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一旦涉入自我怀疑甚至自我放弃的泥潭,能挣扎着活下来的能有几个?能拉的手又在哪里?其实,往往连绳索都没有。
而28岁的我,就是因为丧失这样带点暗面的本能,所以才会处在崩溃的边缘上。我也知道,那位自杀的高管也是这样,年纪与见识,会克制掉这种原始的心理暗面。
当然,这样的说法并不可以抹灭它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本质。只是,只有承认这样的心理暗面,我们才可以知道把光打向那里,寻找更强大的解救办法。这是成长的一部分,必经的。
那些阳光下仰着的头,不久后,也会走着我们走过的这条路的,毫无例外。
该消磨殆尽的,都不会被放过的。而幸存的,又能有几个呢?
想想挺荒唐挺残酷的,也就短短三年的时间而已,怎么就把我这个天真单纯的少女折磨成这副厌世且有点阴暗的鬼样。
彷徨,无助,甚至恐惧,都在不必躲藏,光明正大地野蛮生长。
上海的冬天,总是阴湿得很,连续十几天的细雨是常态,偶尔来点雨夹雪。就像喝腻了青岛,来点百威。
这样的天气,为那样的野蛮成长加油助威。你还想阳光地活着,省省吧!就算是乐观且没心没肺的小屁孩也做不到啊!更何况我只是一个苦逼的外地毕业生,能不能顺利毕业找到工作是一个难题。而去留,才是最大的择决问题。
现在回想,很庆幸那时的我可以是麻木但不至于颓废地活着。我真心觉得,这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在那样的处境和年纪里。当然也只是因为我本性懒惰,对于真正有所追求的人,这是致命的。
我私自认为,有时候,人就是这样,也必须这样的。在必要的时候,不应该逼自己太紧,放低一下对自己的要求,才可以舒适点,心安理得地活着,顺利地活着。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时,同级的人,有因为各种压力堆积在一起而自杀的,或者好一点的,休学。
其实,这是很常见的一件事,对吧?听多了以后,甚至开始对这样的事情觉得麻木,只有还是难免会觉得可惜了。
其实当时最深的体会,是人言可畏。
那时还没有“玻璃心”这个词。但是,听遍了各种对于自杀脆弱的责备,以及各种人后不堪入耳的原因揣测后,你会就觉得,“玻璃心”其实挺有人情味的。只是有一颗像玻璃易碎的心而已,而不是各种被揣测且毫无根据的肮脏自杀理由。
那时,我第一次隐隐约约地意识到,人类最残酷的地方,往往是在面对别人死亡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鄙夷。那份鄙夷的背后,是深度的讪笑,似乎在说,“真是愚蠢至极,活着多好啊!”。
这样的话,好像表现了说话者在面对生活艰难时的强大,其实,只不过展示他们对于生活艰难的无知和本性的冷酷而已。
所以我真的觉得,有时候,这样麻木甚至颓废的状态,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只是本能里原始的求生欲而已。
给自己一个心安理得活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