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嘉善知县何恩烰(1 / 3)

南洋崛起 清风老田 3445 字 2020-07-14

遥想当年干家窑

嘉善大钻大锯子,

干窑大包子,

乡下旋旋子,

……

这是一首在嘉善广为流传的童谣,说的就是嘉善的宝塔“泗洲塔”、城墙、田野水风车、干窑镇窑墩,非常的形象。

秦砖汉瓦,炎黄建材的代表,青砖、青瓦技术工艺是炎黄民族的瑰宝,传承已久,百年后依旧没有丢失。那时,即便红砖取代了青砖的地位,但也不得不承认“红砖千千年,青砖万万年”这句话。

青砖起源于西汉宣帝时期,东汉末年开始被大量应用,初期用在坟墓、皇陵、城墙、长城等建筑上面。

炎黄东部地区的青砖传承和发展看干窑,始于唐代,兴于南宋,南宋临安城所用砖瓦全部是出自干窑。昆山祝甸村和吴江芦墟的砖窑产业都是从干窑传播过去的,只能算是干窑文化的延续。

嘉善,典型的江南水乡,水草丰美的水乡泽国,历来就有两大经济支柱,一为稻米,二为砖窑,传承已久,影响深远。二十一世纪,嘉善的三大文化名片依旧还有干窑的砖窑文化,与魏塘的纺纱文化、西塘的漆艺文化并立,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要控制、扩张、发展砖窑产业,嘉善是无法绕开的地方,这点陈茂江知道,胡书达和莫祥芝也知道。

考察船队在芦墟没做太多停留,在胡书达看过青砖出窑之后,众人再次上船,从芦墟塘水道南下,直奔嘉善干窑镇。

沿途,陈茂江向胡书达介绍干窑“胡大人,目前干窑镇窑墩有两百多只,以干窑为中心,分布周边上甸庙、下甸庙、洪家滩、天凝庄、范泾、清凉庵、地甸、界泾等地。” 1

“直接去干窑吧,毕竟那里才是嘉善砖窑产业的源头,目前干窑那些窑墩开工怎么样?”

“在兰芳进驻上海前,两百窑墩,开工不足百,算上周边各地的窑墩,整个嘉善砖窑开工率不足五成。自从陈某接受青砖采买以后,芦墟砖窑开工九成,嘉善开工八成。”

按照陈茂江的说法,砖窑生产的产能并没有全部释放出来,而宝山特区建设工地备料却很不足,要是施工计划做得不好的话,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砖石不足而造成误工。

这不是胡书达向看到的,他向陈茂江问询“为何没有全部开工,宝山工地的砖石需求情况你是知道的,随着工人的扩招,下一步对砖石需求只会增长,你作为建材公司总经理如何解决?”

“两地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在于窑主,因前期市场萎缩,很多窑主经营不善,造成亏空。有了我们的订单,大部分窑主筹集到了开工资金,当年还是有一些无处筹钱,导致现在这种情况出现。”

“至于工地上砖石的缺额,我已经安排人顺江而上,与江阴、江宁等地的窑砖厂联系了,短时间之内还可以满足特区工程的需要。”

胡书达“宝山建材公司加快收购步伐,尽快让无法开工的窑墩开工,你们不能指望江宁,江宁近期之内也会进行大开发,能不能满足本地的需求还是个问题。”

“请胡大人放心,建材公司目前资金充足,我会尽快弯沉芦墟砖窑的整个,并安排芦墟新建窑墩,继续招收窑师和窑工。”陈茂江经商这么多年,难得的有了紧迫感,胡书达给他带来的压力太大。

这段时间接触下来,他也发现了兰芳的不一样,做什么事情都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拖拉扯皮的事情,在兰芳几乎看不到。

干窑镇江泾村码头,一群人正在翘首以盼,看到一个船队从远处快速驶来。

“上海的大人物来了,看热闹的人让让,让各家主事人站到前面来。” 沈氏和合窑窑主沈桂云大声指挥着。

干窑镇有名的几家砖窑的窑主基本上都来了,沈家沈桂云,吕家吕成浩,卲家邵建成,陆家陆羽新,毛家毛亿发